2023年10月9日-11日,由湖南师范大学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的、旨在纪念德国博物学家、旅行作家和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的“洪堡日”(Humboldt Day)系列活动在长沙举行。这是中国首个“洪堡日”活动,包括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Ottmar Ette教授、波恩大学波恩依赖性和奴隶制研究中心Michael Max Paul Zeuske教授、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Ulrich Päßler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海燕老师等多名国内外洪堡学者相聚星城,联手庆祝,交流洪堡研究的心得体会,并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热情互动。
10月9日晚,“洪堡日”第一场主题活动“亚历山大·冯·洪堡与殖民主义”专题讲座由波恩大学Zeuske教授带来。会场座无虚席,外院各个语种师生积极参会,教育部“文学文化课程虚拟教研室”平台进行了网络实时转播。Zeuske教授向听众呈现了19世纪初洪堡在委内瑞拉、古巴、哥伦比亚、秘鲁等殖民地的足迹,介绍了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包括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奴隶制的历史发展,解释了他首创的“the Hidden Atlantic”的概念,探讨了大西洋扩张与中国的关系,并强调洪堡在后期的作品中对殖民主义的明确反对态度。讲座结束后,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语义变迁及对当代殖民主义和奴隶制更为广泛的讨论。主持人任海燕老师鼓励参会者反思欧洲现代性,启发听众们对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再思考。
10月10日晚,“洪堡日”第二场主题活动“一个城市里的整个世界——洪堡和1850年的地理研究”专题讲座由Ulrich Päßler教授带来。Päßler教授,洪堡自19世纪以后试图在柏林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建立一门关于整个世界的科学。这群学者在不同的视角将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为洪堡的跨学科思维和写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在问答环节,Päßler与Ottmar Ette教授、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教授Ole Doering以及现场同学讨论了自然和文化的分割及统一对未来科学知识发展的影响,并且达成了应将洪堡的跨学科思维以及他将世界作为整体的理解作为科学知识理解和研究的基本框架的共识。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Päßler教授与其他嘉宾热烈的交流让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受益匪浅。
10月11日,“洪堡日”第三场主题活动“亚历山大·冯·洪堡:欧洲现代性的方式”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和楼隆重举行。包括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Ottmar Ette教授、副主任任海燕老师在内的全部在长洪堡学者均参加了本次会议,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出席了会议,副院长蒋莉华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由曾艳钰院长致开幕词。曾院长首先对全体参会者尤其是不远万里来到长沙的德国洪堡学者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表示,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举办学术活动、申报科研成果、推动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有赖于洪堡学界和研究中心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她指出,通过洪堡研究,中德学界不断深化交流,期待在未来能够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促使更多合作项目落地。
随后,由Ottmar Ette教授领衔的8名洪堡学者就研究主题做发言。
Ette教授在开场发言中认为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生平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洪堡通过美洲旅行及对当地文明的学习,破除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启蒙思想,认为文化无法与自然割裂,反对奴隶制。第二阶段的洪堡在学术上实现了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结合,并在跨学科研究的同时反思欧洲现代性,反对欧洲对自然和其他国家的剥削。在第三阶段,《宇宙》的写作让洪堡将世间万物囊括在一个范畴内,表现出将文学与科学融合成如同《吉尔伽美什》般的万物史诗的倾向。
Ette教授之外,Zeuske教授继续就洪堡与拉美殖民地的奴隶制问题进行了探讨;Päßler教授则在之前讲座的基础上,继续就洪堡的跨学科思维、作为一种整体性理解的科学知识及其当代意义做了分享与交流。
中国学者中,任海燕老师聚焦洪堡与明清之际的徐霞客这两位东西方著名的旅行作家和地理学家,从好奇心与历史性两方面入手,细致比较和分析二者在其旅行写作中所表现出的共同之处与不同倾向,并探究其背后的观念渊源与文化缘由。
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罗芳老师通过分析洪堡特在1800年前往新大陆航行期间发表的关于瓦伦西亚湖的评论文章,探讨了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思想对“人类世”概念的先驱性影响,认为洪堡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为解决当代人类世危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外国语学院龙麒宇博士聚焦洪堡在1929年的俄国和中亚所进行的科学旅行,分析其旅行写作中在自然考察之外关于俄国农奴制等社会状况的“隐晦的表达”,证明洪堡作为自由主义学者反对一切形式的剥削和不平等,特别是奴隶制,这与其在美洲考察时所展现的立场与观点是一致的。
外国语学院夏开伟老师通过对洪堡《宇宙》第一卷的文本细读,归纳出洪堡的宇宙观是种浪漫主义式对世界的探索与互动。洪堡根据其旅行以书写建构了非人类中心的宇宙,联系当代电子游戏中的开放世界概念,以《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为例,虚拟世界的数码书写同样建构了当下宇宙的多元性。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编辑吴晋先通过比较洪堡《新西班牙政治随笔》与清代地理学家徐松《西域水道记》中针对地方知识的处理方式,发现二者具有纳旧存新与化新为旧的深刻区别,这种区别来自于两种文化交流习惯与叙述视点的不同。
会议的主办方湖南师范大学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一直以来立足中国,专注洪堡研究并突出其中国意义。过去三年,中心通过搭建工作坊、会议等交流平台,促进文学与社会、文化与地理、历史与语言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先后推出了三组大型洪堡研究及其相关专栏。本次“洪堡日”系列活动不仅向外界展示了中心的面貌和实力,也为深化中德乃至中欧的伙伴关系,推动湖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助益。据悉,本次活动之后,湖南师范大学与德国科恩大学还将开展进一步合作,推出相关合作项目。